英国:0333 320 8006

中国:4000 530 580

英国华人伦敦买房记:四位投资者的故事


与机构投资者相似,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个人投资者到英国进行房地产投资也形成了一股热潮。

“我买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女儿在英国读书时当宿舍用。”已经在伦敦投资了一套公寓的李莹女士坦率说。

购买英国房产的华人投资者中,为了子女教育而购买房产的所占比例最大,大约超过八成。

国际大型房地产顾问服务机构莱坊公司最新发布的《2016财富报告》称,伦敦蝉联全球超高净值人士心目中最重要的城市。因其对财产权的严格保护、法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以及在文化教育、工作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全球投资者最理想的资产配置城市之一。

中国高净值人士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英国作为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有研究者认为,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英国开启中英两国全方位合作的“黄金时代”,进一步提升了英国作为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目的地的地位。

investment_property_essex_article.jpg

以房养学:超八成投资者是为子女教育

来自中国珠海的李莹2013年把女儿送到了英国剑桥市的Stephen Perse中学读英国的大学考试A-leve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莹表示,她已经跟女儿商定,报大学时全部选择位于伦敦的大学,而她也从2014年就开始在伦敦周边物色一套交通方便的公寓,作为女儿在伦敦读大学时的住处。

“我当时的计划是,希望女儿在大学第一年的时候,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那样,我可以把房子整体出租一年,从大二开始,女儿可以搬到我们买的房子里,她自己住一间卧室,另外一个房间出租给可靠的同学。”李莹表示,“为了买房子,我对伦敦房地产市场研究了很久,最后在伦敦奥运会主会场Stratford地铁站附近,买了一套两个卧室的公寓。”

“当时看房子时,位置方面考虑得很直接,必须是坐地铁很方便到达伦敦市中心的几个大学。”

如今李莹的女儿已经在伦敦大学学院读大一,计划今年9月份搬到自己家购买的公寓。“尽管我赶上了好时候,房价上涨得很快,涨的价格已经超出了我女儿这两三年上学的费用。但我并不是太在意价格变化,因为我买房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女儿当宿舍用。”李莹对记者说。

像李莹这样的中国投资者很多。到英国投资买房的中国人中,比例最大的就是子女到英国留学的家长们。


在大量的留英学生家长为子女买房之外,记者还采访到一位2008年通过100万英镑投资移民方式来英定居的傅先生。

“我移民来英国的目的很简单,女儿当时要读高中,我们从北京申请了新加坡的一所中学,但后来仔细一想,去新加坡上高中,最后还是会选择来英国留学,为什么不直接移民来英国呢?其实来英国也就是这么一念之间的变化,”傅先生跟记者说:“买房子是来英国后顺理成章的事情,从来没想过房价会涨得这么快。”

2008年移民到英国之后,傅先生在伦敦西南郊萨里地区自己女儿学校附近购买了一套有五个卧室的别墅:“买的时候刚好是金融危机期间,房地产的行情不太好;再加上房子的卖方全家要搬回美国,卖得也有点急,我们就砍下来5万多英镑,以不到65万英镑的价格买了下来。现在我家周边的五个卧室的房子大概没有低于200万英镑的了。”

“我从来没想过,也根本想不到,买这房子赚得钱,比我们一家移民花费的100万镑投资赚得还快很多。”最近,傅先生的大女儿已经收到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更可喜的是,傅先生和妻子在英国居住等申请永久居留签证“坐移民监”的这五年里,还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

根据记者对近50位中国移民的调查,超过八成的投资者将“子女教育”作为购房置业的首要因素。他们根据家庭喜好和财务实力,主要集中在伦敦西南部的萨里郡(Surrey)、伦敦西部的皇家伯莎郡(Berkshire)、东南部的肯特郡(Kent)、伦敦西北部的南白金汉郡(Buckingham)、伦敦正北部的赫特福德郡(Hertford),以及英国著名的大学城牛津和剑桥等地置业安家。


伦敦楼价增幅放缓,炒楼花今非昔比

“现在已经没什么选择的余地了,只能尽快找银行申请按揭,把房子买下来。”刘晨说话的声音稍稍放低了一些,目光也从记者转向茶几上的咖啡杯,“还好手头只有两套,希望能够顺利拿到贷款吧。”

早年在香港一家国际大型投行供职,6年前跳槽到伦敦继续从事金融工作的刘晨,深受国内炒房热潮的影响,2010年刚到伦敦时就四处打听房产投资的机会。

“当时(在伦敦)买期房的华人不多,几大中介也不像现在有中国业务代表,因此很难打听到有效的信息。我只好自己到伦敦几个新开盘的楼盘售楼部了解情况。”刘晨回忆刚开始投资伦敦期房时的情形说:“我在伦敦买的第一套房子是离办公室不远的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一个高层楼盘的两居室公寓。记得很清楚,是2010年底拿到分红奖金后交的订金。大约一年后又去九榆新区(Nine Elms)交了一套一居室的订金。”

“从2011年开始,我们留意到华人投资者越来越活跃,尤其是2013-2015年,伦敦几个区域的大型楼盘期房销售中,华人面孔随处可见。”英国大型连锁房地产代理机构富可思顿(Foxton)国际部的托马斯·霍姆斯对记者说,根据他对伦敦市场过去15年的了解:“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华人客户,更不用说投资很不了解的期房。”

华人投资者没能赶上2002年到2007年的那一轮英国期房投资热潮,但在2011年英国房地产市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以来,新的一轮期房投资中,华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而且早期投资者获利颇丰。

刘晨在伦敦买的前两套期房楼花,已经在房子交楼前顺利地通过中介转手:“金丝雀码头那套,买的时候只交了36万英镑总价的10%首付,两年后交楼前卖出时总价是52万英镑;九榆新区那一套,买的时候是34万镑,转手的价格是54万,赚得比第一套还多。”

正是受前两套楼花投资几乎暴利的收益鼓舞,刘晨毫不犹豫地在之后又连买了两套期房的楼花,可是伦敦楼市在2014年经历了接近20%的上涨之后,房价涨幅在2015年放缓到10%左右,这对炒楼花的投资者而言,很难实现预期的收益。

“这两套,目前有一套已经通过中介试着转卖,正在市场上,但我的要价只比买的时候高出了几万镑。另外一套,买的时候溢价就已经有点高,现在恐怕是不好卖了。”刘先生自己也在找原因:“后面这两套买的时候没考虑清楚,选的楼盘价位有点高,而且炒楼花的人有点多,现在好多单元都在市场上卖,价格要不上去。”

“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改变原来卖出的计划,找银行申请贷款,我自己先把房子买下来,然后再根据行情,看是老老实实地出租出去,还是找机会快点卖出去。”刘晨说。让他觉得为难的是,炒楼花快把自己炒成房东了;值得庆幸的是,他还有腾挪的空间,他手头的两套房子,按照出租行情,应该能够顺利地从银行贷到出租房按揭。

根据英国当地中文报纸《英国房产与投资周报》的一项调查,购买期房的华人因为购房目的不同,心态有很大差别:自住房购买者不太在意房价变化;而纯投资炒楼花的买家,则对房价变化格外敏感。

记者采访中没有遇到购买期房亏本的华人买家。但托马斯·霍姆斯表示,他们看到过不少2008年金融危机前购买期房的投资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赔光订金和10%首付款。采访中他们多次提醒,期房投资有风险,更不是一本万利。


以房养老成当地华人“共识”

“2004年-2005年那会儿,稍微有点钱的人如果不买几套房子,就好像脑子有问题似的。”家住英国中部考文垂的杨爱玲(Elaine)女士对记者表示。12年前,杨女士和丈夫从中国吉林移民到英国,开始几年通过开中医诊所有了一些积累,就面对如何投资的问题。

“那时,有次去房产中介,发现一个印度人跟中介的工作人员说,只要有人想卖一居室或者两居室的房子,都先给我留着。”杨女士至今记忆犹新,向记者描述她和丈夫开始决定投资出租房的起因。就这样,从2005年起到金融危机爆发的2007年底,杨女士夫妇在考文垂陆续购买了4套两居室的房产,在去年又增加了一套。

“我们都觉得房子是最让人心里踏实的投资,就像身边的印巴老人一样,除了领国家的养老金,每个月就是到处收房租,过得很自在。”杨爱玲说。杨爱玲如今50有余,她说她投资房产作为日常收入的补充并且作为将来养老的一部分收入,都是跟身边的邻居学习并慢慢领悟出来的。

“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更加相信房地产投资是最踏实的。”杨女士表示,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因为以前在中国国内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非常担心这么多房子会出什么问题。因为银行每次来信,结尾总是有很大一行黑字“如果不能按时还贷款,你的房子将被收回”。

“那时房价好像是降了很多,我们挺担心的。还好手头不太缺钱,不需要卖房子。这两年,房价又涨回来了,心情好了很多。至于其它的闹心事儿,除了一套房子的房客因为工作没了,拖延了几个月房租,其它的都很好。”杨女士回忆说:“2005年买房子的时候,银行的贷款利率都是5%-6%,房租收入扣掉还银行的贷款,每套房子(每个月)也就300多英镑。金融危机开始后,银行利息反而降了很多,现在只有3.5%,每套房子(每个月)的收入反而涨了100多镑。”


Counton GMS © All rights reserved. 唐顿国际

京ICP备20210089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350号